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沈志远 韩汶舒
“张老师,商丘为什么被称为‘殷商之源’?”近日,在商丘市睢阳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直播间里,一场关于殷商文化的云端对话,点燃了万千网友的热情。直播中,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学勇从“商”“殷”的寓意、“商”“殷”名号的由来、“商”名号与商丘、“殷”名号辨析等多个方面,深入剖析商丘作为殷商之源的历史依据与文化内涵。
殷商文化“活起来”:擦亮“三商之源”金名片
作为殷商文化发祥地,睢阳区以“六个一”工程为抓手,推动殷商文化创造性转化,以传承创新殷商之源文化为引领,打造成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核心体验区。
为深化殷商文明探源与创新发展,睢阳区联合考古机构开展系统性勘探,并设立“殷商之源文化研究睢阳分会”,聚焦核心课题,编纂《殷商之源在商丘》丛书,梳理殷商文化资源体系,建立数字化档案库,夯实文化根基。在文化活化方面,实施殷商文化“六进”工程,创新载体设计,开发AR互动课程进校园,打造主题文创进社区市集,让殷商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;设计特色IP,衍生数字产品,举办学术研讨会,复原商代生活场景,增强文化吸引力。在转化发展方面,注重多元协作,成立“殷商文化联盟”,联动多方资源,运用科技赋能,开发NFT数字藏品。通过研究—活化—转化三阶段,睢阳区努力打造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核心体验区。
展开剩余57%文物保护“见实效”: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
商丘古城作为睢阳区文旅产业的核心资源,其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。在基础设施方面,持续加大投入,修复照明、绿化等设施,并新建停车场和公厕,以优化公共服务布局。致力于推进景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,全面提升景区的管理、营销、服务和游客体验能力。在业态布局上,合理规划,引进非遗工坊、特色美食等优质业态,成功打造中山大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,显著提升了古城的影响力。
据了解,2025年上半年,商丘古城、火神台等重点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约15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约8160万元,中央和省、市等各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和多层面宣传报道,在线上线下全网联动的推动下,商丘古城火爆出圈,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文化惠民“润民心”:公共服务的睢阳实践
睢阳区构建“经典展演+文旅融合+非遗活化”三位一体的文化供给体系,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。打造“古城有戏”及“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”2025年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等特色文化品牌,以沉浸式文艺演出、群众才艺展示等形式,激活古城文化底蕴。春节及五一假期,“古城有戏”系列活动共开展51场及豫鲁苏皖省界戏迷擂台赛,受众超10万人次。通过“送戏下乡”“文化进万家”等活动,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全覆盖,今年以来累计开展“送戏下乡”240余场、乡镇活动300余场,惠及群众超13万人。
同时,睢阳区结合“4.23世界读书日”与“豫出彩·一起来读书”系列活动,举办非遗手作体验、殷商文化阅读等主题活动14场。在古城增设文化与读书驿站,打造创意非遗市集,招募“睢阳文旅推荐官”,全方位展示睢阳历史文化,擦亮睢阳名片。
如今,行走在睢阳大地,从古城墙下的非遗展演,到乡村舞台的戏曲下乡;从城市书房的读书沙龙,到校园课堂的殷商文化讲座,一幅文化繁荣兴盛的新画卷在睢阳正徐徐展开。
新宝配资-威海期货配资-在线配资开户-炒股最好用的手机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